污水处理生化池内微生物菌种培养
污水处理生化池内微生物菌种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关系到污水处理系统的效率和最终出水质量。以下是关于如何培养生化池内微生物菌种的一些详细信
息。
培养方法
1. 自然培养
自然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培养方法,它依赖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慢慢培养细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额外的设备和材料。缺点是培养周
期较长,通常需要30天左右才能达到出水达标的标准。
2. 投加污泥培养
投加污泥培养是指从现有的污水处理厂运输污泥投加到缺氧池和好氧池中。由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加快菌
种的培养速度,培养周期通常为7-10天。
3. 投加微生物菌剂
微生物菌剂是由国内外企业将一些污水中常用的高效微生物制成的活菌制剂。这种制剂体积小,携带方便,使用灵活。菌种的培养周期也为7-10
天,但相比前两种方式,投资成本可能较大。
4. 微生物接种法
生化系统投加污泥或挂填料后,可以直接利用微生物菌投加接种。常用的菌种包括甘度复合菌种、反硝化细菌等。
5. 静置培养
将混合好的有机肥料与微生物菌种静置一段时间,让微生物菌种与有机肥料充分接触和发酵。这个过程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具体时间取决于菌种的特性
和温度条件。
培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控制溶解氧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对于好氧池,溶解氧应保持在2mg/l以上;对于缺氧池,溶解氧应保持在0.5mg/l以下;对于厌氧池,溶解氧
应保持在0.2mg/l以下。
2. 保持营养源平衡 需要保持营养源平衡,对于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要适量投加一些营养物质。
3. 控制水温和pH值 水温和pH值应尽量在最适合微生物成长的范围内,且没有大的波动。适宜的水温范围是25~30°左右。
4. 缓慢进水 污水进水需要缓慢进行,控制有机负荷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5. 持续曝气 好氧池需要持续曝气24小时,使微生物激活,附著菌床并进行繁殖,达到活跃状态。
结语
通过上述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在污水处理生化池内培养出高效的微生物菌种,从而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出水质量的达标。